这个行业讲真历史悠久,在女性没有工作权力之前,想要过上好生活,无一不要靠男人,有人可以谋得名分,有人则不,而且有最标准的KPI:
我们能看到的有史可鉴的捞女,多半是成功的,真正不成功的,统统都掉进历史的下水道,不为人知。
唯一把这种女性记录下来的,写得精彩生动的,大概就是卡波特的《蒂芙尼的早餐》。
像小野猫一样的流浪小女孩,通过嫁给老实巴交的大她二十来岁的得克萨斯农庄主过上安定的生活,然后再跳到纽约,改头换面当电影明星、当交际花。
电视里没有明确写霍莉的结局,书里的结局是因为无意中充当了给毒品老大的传信人,霍莉被通缉,只能逃到南美当次一等的交际花,最后客死异乡,不知所踪。
比这种钱无人灭的境界好一点的:虽然没捞着钱,但到底捞了个老实人嫁了,求上得中,也是善局。
▲大陆的译名还比较中规中矩,台版译名就很赤裸裸了,直接翻译成《巴黎拜金女》。用三观党的简单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捞女和软饭男的爱情故事
电影里的女主,就是一个典型的捞女,每天穿着迷你裙,装扮优雅又撩人,在酒吧或者派对上寻找猎物,找到金主后,陪吃陪玩陪睡,外面要优雅、有趣有品,床上要乖巧。
这才是最让金主着迷的女人,趁着这喜欢劲儿还热乎,用各种聪明手段索要,刷爆卡最好,给奢侈品能变卖也好。
▲捞女背靠金主,当金主不喜欢你,你就成了useless。而金主的“不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电影里女主被金主抛弃则是因为和男主偷情被发现,用女主的台词讲,这实在是太XX的蠢了!捞女也要有职业道德啊摔!
▲法国电影虽然浪漫,但片中的爱情故事发生概率太小了,哪些捞女会放着金主不要,跟一个穷得要死的臭小子私奔啊?!既然是捞女,就要有自觉嘛
捞女的第三重境界呢,就是《三十而已》里的太太那种:钱和名份算是捞着了,但是生活也不容易,受气和寂寞是常事。
不错,她们一开始确实是靠男人实现的阶层跃升,靠年轻的身体和姣好的容貌博了一个台阶,灰姑娘打进上流阶层,然后华丽转身,开始干自己的事业,实现财富自由。
一百年之前,有一个COCO 香奈儿,三四十年之后,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大主,戴安·冯芙丝汀宝。
从平民到王妃,再到衣服大卖上百万件的时尚设计师,做完这一切时她还不到30岁。
戴安·冯芙丝汀宝,虽然在国外已经是响当当的时尚名媛和icon,但在国内,人们提到她,恐怕还是要愣个神。
全身没有一个纽扣和拉链,只凭一条衣带和极修身的版型,柔软贴身的面料勾勒出女性特有的曲线轮廓。
▲英国凯特王妃、美国梅拉尼·特朗普和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全都在外交活动中穿过DVF的裹身裙。
当然,这其中也有运气的成功,戴安生得早,遇到了愿意和她结婚的上流社会成员。
但人家硬是凭借着这种欧洲王妃的身份玩转欧美上流圈子,离婚后又转身做自己的服装事业,遇到风口,如今年过七旬,她依然在时尚前沿冲浪,用力、认真地生活。
戴安在无数次的采访和自传中都提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教导和提点:女人要勇敢、独立、聪明、自由。
▲1952年,戴安和优雅的母亲莉莉·纳米亚斯在瑞士巴塞尔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被素不相识的摄影师拍到,这张照片被放在某本德国杂志中。戴安躲在母亲的斗篷大衣里,吃着奶油蛋糕。那一年她5岁,从照片看,戴安家绝对算得上殷实中产
戴安的母亲莉莉·纳米亚斯是比利时犹太人,19岁在进行反抗运动时,被纳粹抓走,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押送的车上,一位好心的中年妇女安慰她,于是下车后,人群被纳粹分为两条队伍,莉莉潜意识地跟在大妈身后的队伍走,就在那时,一个男人迅速把莉莉揪了出来,放进另一条队伍中。
大妈所在队伍的终点,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毒气实验室,进到里面的犹太人,无一生还。
▲人面兽心的恶魔医生约瑟夫·门格勒将无数平民送入毒气室,并将集中营里的俘虏当成小白鼠做极其危险的人体实验
莉莉后来进入的队伍则沦为俘虏,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酷暑,都在做劳工,在集中营的13个月里,本就瘦弱的莉莉,体重降到26.7公斤,只剩一把骨头。
但她就是有一股“一定能活下去”的劲儿在撑着,终于等到了苏联红军和美国军队的救援,坎坷回到了比利时的家中。
调养了几个月后,她和男朋友里昂·哈里芬结婚。婚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女儿戴安,取名为戴安·西蒙·米切尔·哈里芬。
▲婴儿戴安和父母的合影。戴安后来回忆说,一开始父亲因为生的不是儿子而生气遗憾,后来释然,对戴安很宠爱
虽然结婚时情比金坚,但后来,母亲莉莉还是跟商人汉斯·穆勒有了婚外恋情,且不愿意妥协,坚决和丈夫分手。
尽管父母离婚,但戴安并没有受到什么负面影响,经济景况还很不错,假期她都在布鲁塞尔和南法地区各种度假。
后来,在一个女同学的介绍下,她参加了一些上流阶层的聚会,算是混了个脸熟。
平心而论,戴安长得不丑,但也绝谈不上是什么大美人,但是她热情洋溢、活泼外向、为人有趣,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同龄的男生了。
在认识第一任丈夫埃贡之前,她从puppy love到真正的恋爱,经历了好几段。
十几岁的少女,热烈地渴求爱情,甚至因它迷住双眼,前一天跟男友你侬我侬,在第二天的海滩,就可以瞬间对另一个男生一见钟情。
在戴安后来的人生里,风流甚至放荡(没什么贬义,在那个性解放的年代里,这种经历很正常)的情史几乎从未间断。
▲年少的戴安,不仅和男生交往,也曾经和女生交往,她还曾和来自委内瑞拉的闺蜜一起尝试法式深吻。玩得开,也是捞女的必备技能啊
“我爱过很多人,爱过很多很多次。也许我如此频繁地恋爱,是因为我几乎不求回报,也许是因为我就是爱上了爱情本身。对我来说,恋爱不是需求——它是冒险。”
▲Fürstenberg是一个来自德国的贵族家庭,其实这姓氏的正确翻译应该是“菲尔斯滕贝格”,听上去就很欧洲很霸气了,但后来估计可能是承了夫姓的戴安更有名,于是中文的姓氏译名就成了非常女性化的“芙丝汀宝”……
▲埃贡的母亲克拉拉·阿涅利(右)是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家族的长女,弟弟是已故的菲亚特汽车集团总裁贾尼·阿涅利(左)
▲多年后,与埃贡离婚的戴安,曾与贾尼(如图)的好朋友、新闻人嘉斯·高隆斯基交往
埃贡是一个狂热的旅行家,两个年轻人也在漫长的旅行中逐渐了解彼此、加深感情。
在印度泰姬陵、泰国、缅甸、柬埔寨吴哥窟和中国香港逛了一圈后,埃贡又带着戴安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各种度假,参与高端聚会,各色名媛、上流人士看得眼花缭乱。
但埃贡是当时出了名的钻石王老五,盯着他的女孩数不胜数,身边从不缺莺莺燕燕,埃贡天性风流,自认外貌不够漂亮的戴安跟埃贡的恋情也断断续续发展。
在一次分手后,他们再续前缘,戴安发现自己怀孕了,感到惶恐,埃贡倒是干脆,直接求婚,两人决定结婚。
▲举行婚礼时,戴安已经怀孕3个月,她穿着专门定做的迪奥婚纱裙,遮住了孕肚
这婚结得并不容易,埃贡是来自贵族家庭,戴安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更要命的是,她是犹太人。
不过,虽然有王子身份,但毕竟比不上传统的欧洲王室那么严苛,在遭遇反对声中,本觉得自己配不上埃贡的戴安反倒鼓起了勇气,非要证明自己不差。
婚后埃贡和戴安搬到美国纽约,迅速成为当地社交圈的名人,高颜值的欧洲王子和王妃的美丽公寓,总是衣香鬓影、欢声笑语。
埃贡和戴安每周都会参加举办派对、酒会或舞会,他们的生活重心就是这个,弄得他们家的公寓倒像是欧洲上流社会在纽约的办事处。
在自家的住所,给伊夫·圣·洛朗举办宴会,给开拍《巴黎最后的探戈》的贝托鲁奇准备晚宴,安迪·沃霍尔也经常来做客。
▲两人逛街的街拍都很养眼,如果那个时代有社交媒体,这两个就是妥妥的网红情侣啊
▲两人在纽约的住所也是极尽奢华,充满了上流社会那种闪闪发光的审美,不得不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欧洲王子王妃凭着自己的高贵身份,在公寓接待一波波的时尚人士、名媛和演艺圈人士。
或许就是闪念间,戴安突然对这种浮夸的生活产生恐惧,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不想做一个有着假装体面生活的欧洲王妃。
同样是勇敢离婚的王妃,高情商和宽容的丹麦王室包容了文雅丽,戴安就没这么好运了。
而讽刺的是,因为离婚后依旧保留着前夫埃贡的姓氏,后来成为著名时装设计师的戴安,反倒成了芙丝汀宝家族最有名的人。
戴安可不是一心只想享受的懒女孩,她从小喜欢时尚,也热爱做生意,从小耳濡目染,她的亲戚经营百货商场,母亲莉莉也是个对外表要求极高的人。
十来岁在和埃贡恋情断断续续发展时,她认真学了染布,经过一层层朋友的介绍,她只身跑到意大利,认识了时装设计师安杰洛·费雷提,后者邀请20岁出头的戴安做他的实习生。
在这里,戴安从最底层开始学习,学会印染品、制作重复印花、布料调色,和上下游企业议价。
这对设计师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不只着眼于脑中绚丽的灵感,也得接地气实打实地把产品做出来。
学习了一年之后,怀孕的戴安遗憾地离开意大利,那会儿她已经在安杰洛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连衣裙。
前往美国之前,她央求安杰洛让自己带走100条裙子的成品,拿去美国卖,就当是试水。
安杰洛当时自然是没把这当成一回儿事,偌大的美国时尚圈,怎么会在意这几条款式简单的小裙子呢?
来自遥远欧洲的王妃,只身拉着LV小箱子,一家家商场去问对方要不要售卖自己的裙子。
1970年3月,戴安找到美国版《vogue》杂志主编安娜·弗里兰,安娜让模特试穿了戴安带来的裙子样品,裙子本身貌不惊人,模特试穿之后效果却意外的好。
▲英达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衣裙多为硬挺布料,裙摆延续传统撑得很大,优雅有余,欠缺一丝柔软
▲而七十年代戴安创造出的裹身裙采用贴身柔软面料,最大程度勾勒出女性身形,领口和腰部显性感,过膝长度的裙子也照顾到工作生活方便。一举推出,大受女性欢迎
订单纷至沓来,新人设计师戴安忙成了一团乱麻,身边也没什么能依靠的人,大部分事情都要自己亲手干。
一次次回意大利找安杰洛做特定款式裙子,在肯尼迪机场冰冷的库房里,清点从意大利进的货,把意大利语标签划掉,再改用英语写。
经过安娜的介绍,戴安的裙子得以在第七大道展示厅进行展示,又有朋友推荐了销售专家迪克,后者在时装行当闯荡多年,认识不少专卖店和买家,帮助戴安的裙子事业有了起色。
后来,“一位年轻王妃设计了大多数女人能买得起的性感简约裙子”成了DVF裹身裙最直接的品牌slogan。
▲第七大道展示厅里的戴安。不到30岁的戴安已经成为当时美国最炙手可热的时装设计师
▲凭着大卖上百万条裹身裙的骄人战绩,戴安受邀在1976年登上《新闻周刊》3月刊封面。在那个网络和电视并不发达的年代,能上《新闻周刊》的封面绝对是可以吹半天牛的荣耀。当时,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也是封面人物候选人,他刚刚赢得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杂志编辑觉得戴安更有卖点。日后,戴安受邀参观白宫,与总统福特同桌吃饭,畅聊这出“封面争夺战”。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主动跟她做自我介绍。后来两家还成了邻居,经常一起吃饭
注意,因为自己事业的巨大成功,戴安在27岁时,就全款21万美元买下了康涅狄格州一处名为“云中行”的地产,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由此,她已经摆脱掉恼人的婚姻,资源和人脉都在手里,事业名利双收,有了身为娱乐公司巨头总裁的新男友。
在早期创业阶段,戴安或许是个优秀的设计师,但她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商人和企业管理者。
大概是成功来得过于顺利猛烈,还没缓过劲来,名利、金钱上赶着来,推着人不由得往前走,一波波大批量的造货,全然不顾成本和库存之间的矛盾。
终于,在大卖出几百万件裹身裙之后,伴随着竞品品牌的相似品上市,裹身裙市场供大于求,迅速饱和,产品流转率急速下降,价值四百万美元、原来堆在库房里的衣服迅速从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品。
当时,戴安身边依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稳定快速生产的供货商安杰洛,一个是天才的销售家迪克。
一个公司最需要的财务专家和风险咨询师,戴安根本全无概念,在20多年后的二次创业中,儿子亚力山卓担任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从而为母亲东山再起的事业保驾护航,得以发展至今。
在公司风雨飘摇之际,尽管库存压力巨大,但凭着裹身裙这个金字招牌,依然有公司提供了不菲的收购机会,戴安最终接受。
但是,戴安的致命弱点再次出现,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单,她依然没有做好准备和风险考量,凭着订单疯狂造货,最终再一次倒在了巨大库存量上。
公司不仅欠银行贷款一千万,还面对一周多达一百万美元的巨额人工成本支出费,戴安的公司再一次濒临破产边缘。
经过协商后,对方报价提至2,500万。就这样,还清银行贷款,戴安还剩一千多万。
在接连两次公司破产后,戴安因为新的恋情,离开美国,前往巴黎,开启了一段人生中短暂又离序的文艺生活。
1984年,接连搞垮两家公司后,戴安跟随当时的男友阿兰·艾尔坎来到巴黎生活,阿兰是出版社编辑,戴安和阿兰的公寓也就成了当时作家们的文艺沙龙。
从早些年声色犬马的时尚派对女主人到现在中年的文艺沙龙女主人,戴安的身份变化都跟随着当时的爱人而变,这也使她后来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独立。
▲阿兰的前妻玛格丽塔·阿涅利是戴安前夫埃贡的表妹。上流圈子也真是……小哦
▲18岁结婚、21岁离婚的露露遇到YSL后,对方将其视为自己的灵感缪斯,两人后来一起共事近30年
面对阿兰和露露的暧昧,戴安轻轻点破,阿兰对露露的迷恋逐渐消失,重新回归到戴安身边。
露露代表了我所放弃的全部:荣耀、事业、成功。我变成了自以为他想要的顺从被动的女人,结果只是让他转向了某个和我之前一样的人。
除了无疾而终的恋情,还有一个意外的契机,让戴安暂时停下来,思考今后的路要怎么走。
“死”过一回之后,有人选择放下一切杂念、安心活着;有人反倒被鼓舞起斗志,想要干出点什么。
早年创业失败的经历一直是她心里的一道疤,她热爱裹身裙,90年代回到美国后,正值时尚复古潮回流。
戴安发现自己的女儿和同龄女孩都热衷到旧货店或复古店寻找购买70年代的正版DVF裹身裙,双重鼓励之下,她渴望重新塑造裹身裙的辉煌。
但那并不容易,20多年前的时尚弄潮儿早已被人遗忘,被收购的公司的产品在多次收购和并购中,已经不见踪影,没人在意裹身裙,也没什么年轻人认识戴安了。
百般犹豫当中,戴安在拉尔夫·劳伦、卡尔·拉格斐、詹尼·范思哲这些好朋友的鼓励下,决定重新制作裹身裙。
▲有勇气创业已经不容易,但推倒一切二次创业,才叫难上加难。放着眼前的舒服日子不过,非要凭着热爱折腾出些动静,没点毅力和冲劲可不行
这次,她雇佣了新的年轻营销团队和专业的财务专家,自己发挥自身优势,设计符合潮流的新一代裹身裙,并保证公司管理运转良好。
90年代末,第一代改良后的裹身裙面市后大受欢迎,并逐渐受到好莱坞和时尚人士的喜爱,知名度逐渐提高,在北美、欧洲、亚洲多个国家都有专营店。
戴安曾公开说,自己人生中最爱两个男人,一个是埃贡,一个就是巴里。前者改写了她的人生走向,后者则是永久温柔的陪伴。恰恰是两个人生阶段她最需要的。
离婚后,28岁的戴安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33岁的派拉蒙影业集团主席巴里,两人的恋情断断续续长达26年,直至2000年结婚修成正果。
不过,在和巴里分分合合的26年里,戴安的男友一直都很多,仅仅据她自传中回忆,交往过的男朋友就有:
▲1980年左右,和李察·基尔交往,还引起了男方经纪人的不满,因为李察·基尔的不少影片都是派拉蒙公司制作,而戴安又是集团总裁巴里的女友,总之关系就是各种混乱
▲ 80年代后期,戴安又认识了《末代皇帝》的编剧马克·派普罗(最右)。两人是婚外恋,当时马克有妻女。两人曾经跑到斯里兰卡约会,看当地的橡胶树、茶叶、卧佛,还去参观作家保罗·鲍尔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电影《遮蔽的天空》原著小说作者)的家,总之一段愉快的偷情。关健巴里和马克都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巴里尊重戴安的选择,不过最后马克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了戴安
其他一些没什么名气、网上也搜不到资料的交往对象也有不少,在其他采访中,戴安也毫不避讳自己曾和众多音乐圈和时尚圈里的人发生过纯粹的肉体关系。
▲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戴安和巴里之间的感情,但两人只是男女朋友,维持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关系,戴安说他们两个人拥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我们都是依靠自己的人,在彼此的生命中的存在都不是必需的
在时尚圈里闯荡了近半个世纪,从名媛、富商到时尚业、演艺圈,戴安的人脉多到可怕,无数名人都曾经是她的座上宾。
▲19岁的娜塔莉·沃佳诺娃2001年来到纽约时,被戴安一眼相中,邀请她做模特。戴安可能是纽约第一个雇佣她的人
▲戴安也非常尊敬奥普拉,认为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女性。在2010年创立的“DVF奖”中,也曾颁给过奥普拉,奖励她在女性领导力和事业方面的成就
▲1975年,戴安第一次看到伊曼(左),被惊艳到。小KK也是戴安非常喜欢的后辈,作为模特却积极进取
▲有点让人想不到的是,在2011年,《雪花秘扇》在北美上映前,在DVF工作室做推介会,伊万卡和老公也来捧场
▲戴安跟安娜·温图尔(最右)认识不奇怪,但跟拉加德(最左)认识,就真是神奇了。这位连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是个杰出的职业女性,最著名的就是常年背着巨大的爱马仕出入法庭
▲奥斯卡影后格温妮丝·帕特洛和麦当娜也为戴安的DVF新店开业捧场。80年代初,19岁的麦当娜参加戴安的聚会,羞涩的麦当娜躲在一顶宽大的深色毛毡帽下,还是个缺乏勇气和个性的女孩,当时,正是戴安的母亲莉莉激励了麦当娜
▲戴安创立的“DVF奖”每年都会邀请在各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女性。前排右二这位女性就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最高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右一是模特、大卫·鲍伊遗孀伊曼。后排左一是超模小KK。后排左二是美籍越南裔演员拉娜。后排正中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
▲2017年,范冰冰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推荐人便是戴安
▲2017年,戴安新版自传中文版上市,时尚圈依旧捧场。从左至右:苏芒,王鸥,戴安,杨澜,邓文迪
▲戴安也全力支持孙女的模特事业,经常一起出席活动,拍杂志。下图穿红色礼服裙的妹子是戴安的外孙女安东尼娅,是塔丽塔的表妹。就……还是塔丽塔的条件好一些
发现没?她身材保持得很好,脸却是正常衰老的模样,没有做任何医美维持“青春”。
“当我很年轻的时候,我很傲慢,总是吹嘘要在30岁的时候退休。我逐渐长大, 仍然对年龄这件事很傲慢,但是另一种方式。我蔑视它。‘哦,年龄不代表什么。’
我不喜欢我全身的雀斑和老年斑,但它们客观存在,所以我开玩笑说,我的皮肤就像某件我最爱的豹纹印花连衣裙。就连嘴角周围的小细纹也很有趣。
在我逐渐变老的脸上,我看见自己的人生。每一条细纹,每一道笑纹,每一个老年斑。
尽管时尚行业的展现和需求都更多倾向女性,但其缔造者,从服饰到妆容,绝大多数都为男性。
幕后成功的女性设计师是如此之少,所以尽管戴安辉煌的年代与可可香奈儿相距三四十年之久,事业也无法与香奈儿相提并论,但她也依然被冠以“香奈儿第二”的称谓。
把一件衣服,彻底打造成与自己合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品牌效应,就像人们一提起小黑裙就想起纪梵希一样,一想到裹身裙,就立刻想到DVF。
早年攀上高枝成为王妃,当然会被人当成“捞女”,但她可不是那种捞一票就走、终生都在男人身上打转的低境界捞女,以男人为跳板,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之后,她迅速地把所有资源和自己的才华捆绑在一起,实现了自我的线岁就摆脱了单纯靠男人的窘况,当然,不可否认,作为四零后,
她从来都知道这个社会依然是男人的天下,但她只借力,不依托,最终仍然靠自己的方式为她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间的敬重。戴安就是那种生命力特别旺盛的女人,而且她人生的每一个节点都由自己做主,每一个结果自己都得负责,难,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