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这样的一个世界——在那里,一只灵长目动物、一只鹰、或者是一种稀有花卉的生存,被视为与人类福祉和生存同等重要;在那里,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首要的任务。”
走近正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映入眼帘的,是展厅入口处这样一段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正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召开之际,这场摄影展通过有关野生动植物的优秀摄影作品,呼吁人们重视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加速丧失的现状,旨在重新发掘地球之美,为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采取行动。
本次展览由TCG诺地卡文化中心、北京丹麦文化中心、挪威驻华大使馆、瑞典驻华大使馆和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共有四位自然摄影师的作品受邀参展——来自挪威的奥登·里卡尔森,来自瑞典的斯塔芬·韦斯特兰德,来自丹麦的莫恩斯·特罗尔和来自中国云南大理的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
奚志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深入参与自然保护实践。主办方介绍说,作为当地摄影师的代表,奚志农受邀参展,旨在在中外摄影师之间搭建一种对话空间,让斯堪的纳维亚的自然之美与奚志农镜头下的滇金丝猴和绿孔雀产生碰撞。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瑞典驻华大使宋莲和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一同出席了本次摄影展10月10日晚间在昆明举行的开幕式。北欧三国驻华大使在致辞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白思娜说,北欧国家和中国在环境领域有悠久的合作传统,各方在保护海洋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生产消费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北欧国家乐于与中国一道,在COP15平台上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两位参观者在瑞典摄影师斯塔芬·韦斯特兰德的摄影作品前驻足观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一位外国参观者用手机拍摄丹麦摄影师莫恩斯·特罗尔的摄影作品《心会滴血的猴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云南摄影师奚志农(右一)向瑞典驻华大使宋莲(右四)介绍他的摄影作品《母与子》。他介绍的这张摄于1995年的滇金丝猴母子照片,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力量兴起”的象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两位参观者在丹麦摄影师莫恩斯·特罗尔的摄影作品前驻足观看。特罗尔致力于拍摄灵长目动物,拍摄了世界上最具魅力的10种猴子和巨猿,包括两种来自中国的珍稀猴科动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展厅内摆放着宣传单,其中包括一些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小建议,比如多吃有机食品、购买可持续捕捞的海产品,等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一位外国参观者在阅读中国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个人简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晚,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开幕式上,北欧丹麦驻华大使马磊(左一)、瑞典驻华大使宋莲(左二)、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右一)出席并致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晚,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开幕式,瑞典摄影师斯塔芬·韦斯特兰德通过视频致辞。韦斯特兰德说,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并拍摄,非常享受中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
2021年10月10日,云南昆明,“秘境生灵-北欧摄影师镜头中的野性世界”摄影展,瑞典驻华大使宋莲和中国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在奚的摄影作品前合影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