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世】在战列舰当道的时代,为了获取海战优势或者是海军力量上的制衡,欧洲海军们拼命的发展防护能力更强,火炮口径更大的战列舰,而其他军舰也在跟进发展,而有一种战舰很特别,单看主炮,它像一艘战列舰,但是在看身板,其实更像一艘小船,它就是“假装”战列舰的浅水重炮舰。
其实相比战列舰而言,浅水重炮舰同样是一个拥有比较长历史的舰种,其最早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一战时代,英国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勋爵(是的就是提出战列巡洋舰概念的那位),倡导建设了四级浅水重炮舰,而地处地中海的意大利海军,其实也有浅水重炮舰的需求,而其对应的目标却是法国的新式战列舰:布列塔尼级,其主炮是来自对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而没能建造完成的战列舰。
1915年,意大利完成法蒂布鲁诺号浅水重炮舰的建造,这艘典型的“小船扛大炮”的战舰,装备了当时少有的381毫米舰炮,穿甲弹重达884公斤,将一座双联装主炮塔布置于舰体中央,另外有4门76.2毫米副炮,以及2门40毫米速射炮,在火力上已经超过了不少巡洋舰,而在主炮口径上,已经完全可以“假装”战列舰。
不过这艘小船在航速上有很大的问题,全长只有55.5米,宽27米,排水量2854吨的法蒂布鲁诺号,只有465马力的动力,现代主战坦克一般都达到了1500马力,该舰航速只有2.5节,相比同时20节航速的战列舰,实在是太慢了,具体有多慢?相当于4630米每小时(4.63公里每小时)的航速,而人类步行的速度一般是4到7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走的快一些,完全可以把这艘“全速航行”的战舰甩在身后。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艘船的外形:就像是在海面上“搭了个窝棚”一样,其整个舰体甲板仅仅高出水面一点点,而其却在防护性能上下足了功夫,甲板40毫米厚,炮塔转向台三层装甲总厚度达110毫米,另外在钢装甲的基础上还布置了少有的混凝土装甲,实际防护能力如何不得而知,不过一般认为其防护力等于290毫米均质钢装甲,这样的防护力度,即便是在当时的战列舰行列中,也是比较高的水平。
最终,意大利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多少战斗,而虽然到二战时代还在服役,但是法蒂布鲁诺号浅水重炮舰基本无所事事,而其看似强大的账面实力,却始终饱受怀疑,注定无法成为海战主力:
一直有人认为,这艘不到2900吨的小船,如果两门381毫米舰炮齐射,有可能会造成翻船,虽说有些夸张,不过大口径舰炮的后坐力确实很大,数万吨排水量的战列舰,在舰炮齐射时都会有一定震动影响,这艘浅水重炮舰,在理论上无法支撑起这两门巨炮的“雄心”。
战列舰具有很强的远洋能力,可以跨越千里“集合团战”,不过法蒂布鲁诺号以及众多浅水重炮舰一样,都无法应对海上的风浪,其感人的航速更注定其没有在广袤大洋恣意航行的能力,要问为什么?法蒂布鲁诺号低头看向自己的“小短腿”。
在数次海战历史中证明,浅水重炮舰是无法应对激烈海战的,毕竟拥有与战列舰同等火力的战列舰巡洋舰,在主力舰的“团战”中,都无法捞到便宜,更扛不住同等口径舰炮的“致命一击”,更不要说体量更小的浅水重炮舰了。
另外,由于其过低的航速,浅水重炮舰在战列舰面前,缺少抢占有利海战位置的机动能力,更没有及时躲避鱼雷和对方主炮齐射的机动性,在对方舰炮齐射面前,它更像是“缓慢蠕动”的靶舰。